当前位置:仁行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时间:2022-06-30 11:55:0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㈠目标、内容 ⒈教育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符合幼儿实际; ⒉体、智、德、美相互渗透; ⒊内容处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涉及的内容正确、科学。

 ㈡方式、方法 ⒈以游戏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注重游戏的教育性; 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选择和使用符合内容需要和幼儿实际; ⒊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善于处理偶发事件。

 ㈢程序、结构 ⒈教学结构完整,程序严密、活动之间的过渡和转换是否能用来作为儿童学习的良机,自然、平稳地引导儿童从一项活动转换到另一项活动,既不匆忙,又不让儿童长时间地等待; ⒉程序结构符合幼儿活动和学习心理,符合动静交替,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和全班集体活动、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小肌肉活动与大肌肉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与以幼儿为中心的活动等方面的平衡的原则; ㈣教师的基本素质 ⒈准备充分,能根据计划组织教学活动,指导意识和能力强,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⒉尊重幼儿的意愿,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教态自然; ⒊创设与教学目的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比较充分的实践活动材料及玩具; ⒋语言生动、规范,富有启发性,熟练掌握必要的技能。

 ㈤教学效果 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和要求,效果好; ⒉幼儿心情愉快、主动参与,学习习惯良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为了给新教师打下一个比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基础,要求接受培训的准老师们在各科教学法和教学实习课上统一使用一个教案模式,每个教案都需要涵盖以下的内容:

 ⒈儿童行为基础。它是指幼儿在能够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之前需要具备的行为基础。比如你要让孩子们参与剪剪贴贴的手工活动,就要考虑一下班上的幼儿是否大多已经具备了使用剪刀和贴纸片所需要的小肌肉精细动作的能力;而在设计一堂语言课时,你也要考虑幼儿现有的吕语表达能力、听的能力以及语言理解能力。奥苏贝尔说过“如果要我把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概括成一句话,我就会说,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想这也许就是把“儿童行为基础”放在教案的第一条的原因吧。

 ⒉“长期教育目标”和“本课的即时目标”。在我们中国,各年龄幼儿需要达到的长期教育目标在教育纲要中已经规定出来,老师们只要遵循就可以了。把它们写在教案里可以强化教师对长期教育目标的

 认识,使他们的教学活动目的性更强。当然,老师并不需要把教学纲要中所有的教育目标都列出来,而只需要选择与本课有关的就可以了。“本课的即时目标” 需要由教师来具体制定。比如,上音乐课,这堂课的即时目标可能就是“幼儿能够分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幼儿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使用打击乐器”等等。制定这些行为目标的关键在“行为”这两个字上。也就是说,这些即时目标应当可观察到的儿童行为为指标(比如孩子的动作、操作、语言等等)。越是给年龄小的幼儿上课,这一占越是重要。

 ⒊教学材料的准备。这部分委简单,就是把备课时需要准备的一切教具用品都列出清单来备查。不过,即使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列清单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发现他准备使用的教具存在的问题,比如材料搭配不当或用具效果不佳等。

 ⒋活动区的布置。它是指教师计划如何布置教室。活动区的布置能够起到成功地激发幼儿兴趣、有效地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的重要作用。

 ⒌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策略。它是与活动区的布置密切相关的。事实上,活动区的布置是教学的前提,也是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一个重要策略。当然,除了活动区要对幼儿有吸引力外,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可以分为:开始、进行和结束等几个阶段。开始时,教师要考虑如何通过提示、示范、讲解等方法引导幼儿引导幼儿认识教学材料,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帮助幼儿指导新的学习内容与他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一旦幼儿开始操作,

 教师就注意观察,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来强化幼儿的新概念,纠正幼儿的错觉,或扩充幼儿相关的词汇。当幼儿的操作结束了以后,教师又要考虑该如何帮助幼儿从一个活动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活动环节。

 ⒍丰富相关词汇与提问的方法。这是每一个活动都必须强调的重要的环切。这不但是因为情况教学是语言的最佳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的参与能够帮助幼儿把具体的、特殊的经验抽象化、概括化,有利于更好地巩固学习效果。此外,有效的提问还能够激发幼儿独立思考,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当然,我们做老师的都知道,开放式的问题(如“为什么......”“ 怎样才能......”“你会如何去......”)比封闭式的问题(“对不对”“是不是”“应该不应该”“好不好”)的教育性要强得多。

 ⒎考查教学效果的方法。有许多方法,如提问、通过“即时教育目标”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达到行为目标而确定教学效果如何。考查教学效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下一次的课提供有关“儿童行为基础”的资料,以便继续教学。

 ⒏教学注意事项。可以有几个幼儿同进参与一个活动,使用某种材料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某个幼儿应该特别注意哪方面的辅导等。

 幼 儿园教学活动评价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评价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进行计划、

 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或称正式指导的活动。专门的教学活动的存在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重要特征。幼儿园教学活动可采用参观、实验、讨论、观察、表演、制作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也可采用全班、小组及个别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的空间也不局限于活动室。教学活动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灌输、说教和无视幼儿的主体性的现象,就否定幼儿园活动的作用。相反,我们应该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学观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幼儿园的教学,不断掌握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激发出具有主体性的幼儿,以学定教,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是幼儿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学活动的评价,因教育及教学观的不同的方案,评价项目也因此有所不同。但教学评价的核心目标都是为了了解教学活动的成效,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行为。

 二 教学活动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目标 1)、目标的年龄适宜性是指活动所确定的目标与特定年龄班的幼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否一致。过易和过难的目标都是不适宜的目标。

 2)、目标的可落实性是指活动的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易于衡量。

 3)、目标和和谐性是指重点或核心目标是否突出,认识的目标与相关的学习策略、相关的情感的目标是否有机地得到反映。目标罗列过多

 的目标缺乏有机联系和核心目标不突出的表现。

 4)、目标实际的达成度是指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计划的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及非计划的对幼儿有重要意义且与活动有有机联系的目标实现的情况。达成的目标与原定的目标是否存在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否合理。

 2、内容 1)、内容的年龄适宜性是指所选的内容与特定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是否一致,是否最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发展。

 2)、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包含质和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所选的内容是否最大程度地包含了活动的目标,内容和目标间的不一致将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是指内容容量的适宜性,即活动的内容的多少是否最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内容过多和过少都是不合适的。

 3)、内容的科学性是指所呈现和解释的活动内容是否科学、准确,给幼儿的知识和概念是否会影响幼儿进一步的学习。

 4)、内容的生活性是指所选择的内容是否适合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即活动的内容是否能反映适合幼儿的现实生活,是否能引发幼儿的有效学习。

 5)、环境、材料的适宜性是指与特定活动相对应的环境、材料是否能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最大程度地支持幼儿的学习,能否满足幼儿探索、操作和交往等活动的需要。

 6)、内容实际的完成情况是指在活动过程中,预定的内容是否全面完

 成,有没有完成一些计划外的活动内容,它是在什么特定的情境下发生的,这样合理与否。

 3、教师 1)、教师讲解的适宜性是指教师对特定活动内容的讲述、解释是否适宜,讲解的适宜性不是用所占时间衡量的、而是衡量是否到位,即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的学习和促进幼儿思考。讲解不清晰和低层次的重复的讲解都是不合适的。幼儿的学习主要的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实现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交往及其他实践性活动实现的。

 2)、教师教学策略的适宜性是指教师面对特定的教学问题情境,尤其是面对幼儿的学习状况所采用的旨在激励、指导、传授、帮助、启发的具体策略是否合适。这是针对特定的幼儿和特定的问题情境而言的。

 3)、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主要是对幼儿在活动中的状况的关注,具体地说,包括对幼儿的现实需要、兴趣、活动投入度、遇到的具体问题等方面的关注。衡量教师对幼儿关注程度的主要内容是对活动过程中幼儿出现的一些重要事项是否注意,并采取包括忽略在内的有效策略。

 4)、教师总结和评价的适宜性是指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及活动结束后,是否根据需要,开展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针对个别幼儿,也可以针对小组或全班幼儿。可专门评价,也可以在情境中评价。但评价一定要从需要开发,不能流于形式,或为评价而评价。活动评价应注重过程中的、情境中的评价。

 4、幼儿

 1)、幼儿的投入程度是指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有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维是否活跃,是否表现出创造性。

 2)、幼儿的互动机会是指活动中是否有适宜的幼儿与同伴、与成人的互动机会。幼儿的互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和方式。但互动也要从需要出发,无实际问题的所谓讨论、没有合作必要的所谓合作都不是适宜的互动。

 3)、幼儿面临的挑战是指活动过程中幼儿是否获得新的经验,是否面临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幼儿是否有效地运用了已有的经验。换言之,活动有没有将幼儿带到最近发展区。

 4)、幼儿的学习习惯是指幼儿活动的坚持性,轮流、合作及分享等基本行为技能的掌握情况等。

 幼儿园教学的评价,涉及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观念,也涉及到评价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相信经过进一步深入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对幼儿园教学评价的认识、技术和方法会有新的认识和不断完善的实践。

  1、注重幼儿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目标明确、具体、有层次,适合幼儿实际。

  3、能容正确,具有科学性、时代性,能合理运用本地区和本园的教育资源。

  4、内容具有针对性,难度与量适合。

 5、活动组织有序,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做到动静交替。

  6、利于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提供让幼儿自主操作的机会,有较好的活动常规。

  7、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别差异,师生互动,有效沟通的频率高。

  8、注意观察幼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恰当反馈。

  9、方法手段合理,有较高的效益。

 10、既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幼儿态度、情感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评价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进行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或称正式指导的活动。专门的教学活动的存在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重要特征。幼儿园教学活动可采用参观、实验、讨论、观察、表演、制作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也可采用全班、小组及个别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的空间也不局限于活动室。

  教学活动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灌输、说教和无视幼儿的主体性的现象,就否定幼儿园教学的作用。相反,我们应该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学观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幼儿园的教学,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激发出具有主体性的幼儿,以学定教,真

 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是幼儿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学活动的评价,因教育及教学观的不同有不同的方案,评价项目也因此有所不同。但教学评价的核心目标都是为了了解教学活动的成效,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行为,了解教学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因此,我们认为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

 教学应促进幼儿认识、学习策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学应尽可能引发幼儿多感官的参与体验、尝试和发现等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

  适宜的目标和内容才能引发真正有效的教和学;

  教学应当具有开放的、能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和思考的环境;

  产生问题、引发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

  教学过程应该让幼儿感受挑战。

 二、教学活动评价存在的问题

  1、重视听、忽视评。

 2 、评课较肤浅、泛泛而谈,没有看到点子上。(如:评一个活动,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幼儿很感兴趣等)

 3、理论支撑不够。

 4、能看出问题,但不会提出改进的措施。

 三、什么是教学活动的评价

 教学活动评价就是对照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其中包含三个含义:(也就是三个关键词)

  1、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幼儿双边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评价中既要观察幼儿的活动,又要观察教师的表现。(如:...

推荐访问: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教育活动 幼儿园 评价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5 仁行文秘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6号-1